奧一農場招聘(還停留在共享單車)
在今年1月1日,國內首款支持用戶線上完成選地、種菜、視頻、收菜、派送等一體化服務的移動客戶端“奧一農場APP”上線。4月,位于北京昌平區鐘家營村的線下奧一農場正式開業。作為國內首家以高技術為基礎的共享型集約化農場,通過將互聯網思維與傳統農業相結合,不僅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,也讓世人看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各個行業都有新的可能性。
就像“互聯網+”一樣,共享經濟的概念滲透到包括農業在內的各個領域也是早晚的事。共享單車如今很多朋友都有體驗,很好的出行共享模式,方便民眾、整合資源的效應不可否認。
相比于單車、汽車這些較單一的產品,農場顯然構成要復雜得多,“共享農場”的提出其實也不是一天兩天了,在歐美也早有成功案例。
在國內來說,有國家政策的支持:共享農場未來幾年可能井噴。共享單車的市場拉鋸戰,與國家近年對于共享經濟的提倡關聯緊密。發展共享經濟對于可持續發展、優化資源配置意義深遠,自然會是國家層面的長遠戰略。
而且具體到共享農場,國家支持政策也是頻出。最近,海南省委還專門召開了一場培訓推進會,主題就是以共享農場推進田園綜合體和美麗鄉村的建設。
海南省委副書記李軍提出,共享農場是解決鄉村旅游產品質量不高的一把金鑰匙,同時也能解決扶貧、傳承農耕文化等課題。由此,海南省決定要以試點的方式開展“共享農場”的建設,并要求各市縣部門積極落實?,F在共享農莊這個概念已得到中央的認可,已發文確定十八省為推廣試點。目前,家庭農場、田園綜合體和美麗鄉村旅游建設在全國范圍的熱度都在持續升溫,“共享農場”的孕育空間正在慢慢變大。
目前在國內共享農場案例:在線下單認購土地收獲權,目前在廣州等地已經誕生了一些專注于做“共享農場”的運營商,他們在全國各地通過土流網接收閑置土地進行托管,規劃改造成統一管理的農場、家庭農場、農莊小鎮,然后實行標準化生產。
這些運營商有專門的團隊,確保農場進行標準化的有機種植,并且將農場分割成若干片區,由城市家庭在線下單,來認領土地的使用權或收獲權。這些取得使用收獲權的家庭,就是農場的共享會員,而像種植、生產,綜合休閑、農場民宿等等流程則是由運營商的專業團隊去操作。
這個概念確實不錯,至少可以吸引很多有田園夢的城市人。不過,相信很多人還是有疑問,畢竟共享農場整個項目操作下來投入也很大,除了收取一些會員費,還有哪些盈利點,利潤空間到底有多大?
共享農場盈利點解析
1 賣產品
共享農場大多都是走標準化有機種植的路線,會員可通過360度VR遠程監控農場種植過程,還有親臨現場的見證,產品質量是有目共睹,在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的今天,優質農產品的價值只會不斷提升。不僅賣農產品可以賺錢,還能發揮其附加價值,加工、配送、餐飲……都可以囊括其中。
2 租賃
土地、農機、倉儲、物流……共享農場永遠不缺可以租賃的資源,只要農場還有閑置資源沒有完全被利用起來,就能租賃出去,既能賺錢又有社會效益。
3 延伸價值
歐美很多共享農場都與學校合作,推出親子科普教育,鄉村旅游、鄉村度假只要農場的宣傳和包裝做得好,服務扎實到位,人流量可想而知。制定一個合適的價目表,就能坐等收錢。
4 資本運作
農場的會員多了會員費就多了,自然“共享農場”就成了一個資金池,會員費、認領費聚集起來,可以用于投資其他項目。(如農莊集裝箱民宿、農莊菜館餐廳連鎖、復制微農莊等)不過這樣的資本運作必須謹慎,才能確保投資者的利益不受損失,一定要有一個切實可行的盈利模式,要有科學的規劃和風險預告。
當然,農業領域可以做共享經濟的不止農場、農莊、農莊電商,其實還有很多更大體量的市場,期待鄉村創客去挖拙和發現,“共享農莊”今后一定如同“共享單車”一樣火起來,并將衍生新的鄉村財富,也許這是留給我們這一代人最后的一波創富機會,大家可以試目以待。